朗慧智慧教研数字化系统平台结合教研部门实际情况实际情况,从业务目标和技术目标两个方面推进:
1.业务目标
1.1.实现教研活动全要素、全流程数字化,赋能教研形式创新。将全 区各级教研活动统一到一个大平台上开展,使网络教研、线上线下混 合教研、跨区域(校)教研易于开展。通过对硬件、资源、内容、教 师、教研员、评价等全要素及规划、准备、实施、总结、评估等全流 程数字化,打破传统教研模式的局限,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加高效、开 放、互动的交流和学习平台。
1.2.打破机构界线,破解教研难题,促进教研水平整体提升。通过系 统实现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,有效解决教研活动受时空限制的问题, 推进优质教研活动和成果共享。通过项目(或问题)驱动建立虚拟教 研室等多种教研形式,解决由于教研机构不健全、教研员短缺导致的 教研活动开展不了或开展不深不实的问题,为一线教师提供扁平化的 指导服务。
1.3.开展数据循证,促进教研精准高效。借助模拟计算、数据挖掘等 手段,对课堂的教学行为数据、智慧作业系统的作业数据、智能阅卷 系统的考试数据、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评价数据进行采集、分析、研 究,构建数据驱动的研究新范式,形成“经验+数据驱动+技术服务” 的教研新样态,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,提高教研的精准性和针对性。
1.4.加强数字赋能研究,助推教学模式变革。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内 容、智能化教学工具、网络化教学系统、数字化评价机制的教学研究, 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,探索数字赋能的教学方式,促进教 学流程优化和再造。
1.5.建立监督管理机制,促进教育教学良性发展。建立教研机构、智 能研修中心、学校课程开设、教师研训等监督管理机制,充分发挥各 级教研机构、县级智能研修中心、各中小学校及各级教师培训管理部 门的职能和潜力。基于系统数据不断优化教研活动、规范学校课程开 设、强化教师研训管理,实现管理数字化、精准化。
2.技术目标
2.1.建设融合备课系统,实现教师备课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,提高 备课效率。通过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,搭 建一体化的融合备课系统,一键智能生成初步的教案和学案,实现人机交互协同备课,辅助教师快速备课,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,提高备 课效率。
2.2.研发精准听评课工具,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记录,提高听课效率。 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,拓宽教研渠道,借助听评课工具实现对教师教 研全过程数据的采集分析,为教师提供客观、准确的课堂反馈,记录 自己的思考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等,直观了解教师在教 研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个人发展情况。
2.3.利用人机协同的远程听评课诊断功能,实现自动生成个性化的综 合诊断报告,精准推送学习资源,开展精准分析和精细化管理,提升 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。通过采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音、行为、教 态等多模态教学信息,智能分析课堂师生互动情况、识别师生互动语 言特点、判断课堂教学各要素-有效提问分析、教师教学行为分析等 相关信息,为教师提供多维度教学分析诊断报告和改进意见。利用诊 断报告和教学反思数据,为教师智能推荐相关学习资源和教研主题, 引导教师科学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升,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教 研能力。
2.4.建设具有宁夏发展特色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研资源库,支持教师 个性化的专业发展。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,通过 合理利用已有各种教育资源,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师资源和课程资 源,通过数据整合和分类技术,构建具有宁夏发展特色化和个性化相 结合的教研资源库,建立课程资源交流系统,为教师的备课、学习提 供有力支持,为宁夏教研提供综合的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和教育教学信 息服务保障。
2.5.构建线上教研社区和教研共同体,促进教师群体间的交流和协作。依托互联网和移动技术,打造线上学科教研社区,为教师提供交 流、分享、协同等支撑。支持举办各类教研活动、培训和竞赛,激发 教师的教研热情,加强教师群体间的交流和协作,提升教师群体之间 的协作与知识构建。